(通讯员:丁芳)果树病理学团队在王国平教授带领下,多年来一直从事柑橘黄龙病菌遗传变异分析、致病分子机制及病原寄主互作解析、新型高通量速测技术研发、CRISPR/Cas基因编辑辅助抗/耐病种质资源筛选等相关工作,近年来在黄龙病菌分子检测、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022年6月,我院丁芳副教授联合理学院韩鹤友教授为共同通讯,在国际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了题为“Time-resolved fluorescent microsphere lateral flow biosensor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一文,该研究首次建立了靶向柑橘黄龙病菌外膜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微球试纸条传感器检测技术,以Mab DF1单抗修饰的荧光微球作为信号标签,通过检测线上的多抗捕获病原,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荧光条带,从而快速判断待检测样品是否为阳性,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黄龙病菌Omp CLas 膜蛋白的精确定量及可视化检测。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828
2022年2月,丁芳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了题为“Novel insight into the distribu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the causal agent of citrus Huanglongbing”的研究论文,首次运用免疫原位杂交技术明确了柑橘黄龙病菌在寄主花器官内的存在,首次发现了黄龙病菌存在于花粉粒及萌发的花粉管中,并且可通过授粉过程扩散,该研究为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Las在柑橘花器官中的分布和扩散途径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753
2021年12月,丁芳副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CREC Wang Nian教授、我校园艺林学学院徐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signatures between citrus and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一文,该文从黄龙病菌基因组特点及可能的致病因子入手,系统论述了黄龙病菌致病分子机制,并从柑橘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方面论述了黄龙病菌参与致病及其与柑橘寄主互作的特点,指明了未来柑橘黄龙病研究的重点方向,特别是柑橘抗/耐病资源挖掘、免疫调控和遗传改良等方面。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10071
另外,果树病理学团队柑橘黄龙病研究小组近年来在Horticulture Research, Plant Disease,Archives of Virology、《园艺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在黄龙病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丁芳课题组的上述黄龙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柑橘两减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柑橘黄龙病两减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创新驱动重大科技专项,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以及校创新基金的大力支持。园艺林学学院邓秀新教授、彭抒昂教授给予了建设性指导意见。美国USDA-ARS,Yongping Duan教授及John Hartung教授对相关研究给予了具体指导。果树病理学团队王国平、洪霓教授对相关研究给予了详细指导,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赣州柑橘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中国热带农科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
背景介绍: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范围内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也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在亚洲、非洲、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盛行危害,在全球范围内给世界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柑橘黄龙病严重威胁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11个主要柑橘产区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并持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病原为韧皮部限制性难培养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迄今为止尚无法获得离体纯培养,严重制约了柑橘黄龙病菌致病分子机制和病原寄主互作的研究,以及靶向病原的根治技术的研发和综合防控技术的深入推进。
柑橘黄龙病田间危害症状
审核人:王国平